欢迎光临九龙坡区因尚童装_重庆童装网!
注册 登录
热门搜索:五岳童盟 Carter's 贝力高 宝儿宝 雀氏~

“解码”织里:童装小镇何以“织”出富民大产业?

   日期:2021-09-02     浏览:118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时装看巴黎,童装观织里。记者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采访时,从天南海北赶来的商贾络绎不绝,他们对这里给出高度一致的评价
 时装看巴黎,童装观织里。记者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采访时,从天南海北赶来的商贾络绎不绝,他们对这里给出高度一致的评价:童装之都,名副其实!

户户皆绣机,遍闻机杼声。织里,因织造业兴盛而得名,从30多年前一条仅0.8平方公里的“扁担街”起步,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童装基地,产量占国内市场半壁江山。雄厚的产业基础、完备的社会治理,让承载了45万常住人口的织里,城乡收入比仅为1.59:1,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
这张共同富裕的精彩画卷,如何织就?记者实地走访、蹲点,一探究竟。

求索:童装产业聚沙成塔

“男生女生”,是织里镇一家新兴童装企业。它把“微笑曲线”做到极致:企业没有一条生产线,却通过生产外包,把精力集中在品牌营销和产品设计上。仅5年,就开拓门店近千家,遍布全国30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产品1000多种。

“生产外包,我们就能腾出精力,用新颖的产品设计打造品牌,促进企业转型升级。”企业董事长柯文化说,只有企业发展了,才能更好带动就业,带动员工和周边老百姓共同致富。

曾几何时,一首《走南闯北织里人》,唱出了织里人的辛酸:“一根扁担挑着胆量与命运,两只布包装满希望与憧憬,北上那长城内外王府井,南下那深圳特区椰树林。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织里几乎家家户户踩缝纫机,利用纺织、刺绣、缝纫等手艺,从事产销枕头套等小生意。摸爬滚打中,敏锐的织里人逐渐从生产床罩、枕套进入盈利更多的童装产业。

凭着“一根扁担两个包,走南闯北到处跑”的扁担精神,很多敢于“吃螃蟹”的人成了远近闻名的“万元户”。

织里的童装产业,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迭代跃升。1992年8月,湖州市批准成立织里经济开放区;1995年,织里镇被11个部委批准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,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。这掀起了织里创业第二波浪潮。织里童装产业也从“低小散”转向工厂化,童装品牌逐渐叫响全国。

步入新世纪,电商汹涌而来,容易受电商冲击的童装产业何去何从?

居民罗玉花率先嗅到商机。她在经过一番摸索后,办起了织里镇童装电子商务孵化中心,找外地技术学校合作,学生来培训后就可以进企业就业。因为口碑好,企业委托她招生培训的单子络绎不绝。后来,织里与互联网巨头打造出织里产业带,入驻商家不断。大河村、河西村和秦家港村等,都是有名的“淘宝村”,村里的缝纫机都换成了计算机。

裂变:绣花功夫“绘”就共富图景

产业兴旺,也带来成长的烦恼。2004年,织里镇的流动人口登记数量从2003年的4.9万余人猛增至14.2万余人,首次超过本地户籍人口。小小的织里镇内,一度聚集着众多集生产、仓储、生活为一体的“三合一”工厂,环境差、秩序乱、矛盾重重,群体性事件、安全生产事故频发。

“遍地是黄金,遍地是垃圾”,这是当时织里流传的一句话,似乎也在为当时的社会治理问题打上了问号。

产业兴起,还得社会善治。如何兼顾?如何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中平衡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需求,如何管理好产业的无序发展,是织里镇社会治理面临的严峻课题。

痛定思痛。当地政府创新社会治理,裁剪乱象、编织网络、缝合分歧,用绣花功夫解决社会治理短板。当地开始了对“三合一”场所,实行“生产生活水平分离”的举措。以此为起点,对织里童装产业进行一系列有效整治,并转变干部角色,对企业进行常态化服务型管理。

以自治为底色,同时给社区赋权。东盛社区,就拥有行政执法、安全监管、市场监管等6个条线的职能权限。社居委负责人说,社区内有24个全科网格,每个网格配备4至5名工作人员,以往“管不着”的流动摊贩、违建管控、市政设施、卫生保洁等,现在全都“马上就办”,真正将服务深入到一线、矛盾化解在一线。

织里主动求变、科学应变,聚焦社会治理领域重点难点问题,以一针一线的绣花功夫,探索出了镇域治理现代化新路径,实现由乱到治、由治到美的蝶变,成功理清了社会治理和百姓富裕的辩证关系。

“这10年,织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,产业从大而乱走向规模化、高端化,社会也变得更加安定和谐。”童装企业主徐维丽说。

 圆梦:业态升级“织”出美好未来

“一件童装生产利润仅15%,80%以上盈利点在研发设计和营销部分。”今童王董事长濮新泉认为,只有不断攀向产业链高端,才能赢得未来。

这是织里童装企业的普遍共识。全镇60%的童装由外发加工完成,大多企业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,着重独立研发。目前,全镇有童装企业1.4万家,电商企业8000多家。2020年,全镇童装年销售额超650亿元,年产童装14.5亿件。据不完全统计,织里童装产业引导、帮扶、带动各类企业2万余家,提供社会工作岗位50余万个,各地合计产值300多亿元,带动了群众多渠道增收致富。

织里的转型升级,不仅表现在童装产业,更体现在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。光伏、超微电磁线等新产业成为织里“创二代”的新选择。

珍贝羊绒的接班人邱小永,也是贝盛光伏创建者。2009年6月,贝盛光伏成立,短短几个月产值就达1.5亿元。2017年,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鸣锣上市。沈新芳和沈晓宇这对父子第一次站在一起“敲锣”。多年前,沈新芳创办的企业织布做衣服,如今成功转型“纺”起了全球一流的超微细合金线材。

产业成长“破圈”,织里故事未完待续。透过织里这扇窗,共同富裕的“产业密码”跃然可见。

(责任编辑:张雪)

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


 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